1、玻璃杯冲泡绿茶和新白茶:
绿茶和新白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来说并不耐泡,玻璃杯冲泡3道左右就没味道了。所以推荐大家每一道留1/3茶根到下一道,以此延续鲜爽甘醇的味道。要不然第二杯就索然无味了就很浪费啦~
Ps:现在有些茶友也会用盖碗来冲泡绿茶和新白茶,如果是盖碗冲泡的话就不需要留根啦,盖碗的容量比玻璃杯小很多,每道浸出的内含物也没有玻璃杯那么多。所以盖碗正常出汤,把茶汤倒尽就可以了,否则茶汤泡久了就很容易苦涩。
2、大壶冲泡花草茶、红茶:
现在下午茶文化特别流行,大家在家或者去茶馆也会遇到用大茶壶或者大水扎来冲泡花草茶、水果茶、红茶等等。
这么一大壶的热水冲泡,第一壶的茶叶浸出率就能达到70-80%。所以如果不留下一点茶根的话,下一壶估计就没什么味道了。(应该连茶汤颜色都会差别很大)
3、煮茶器煮普洱、老白茶:
现在用大锅煮茶、或者高温蒸汽“蒸茶”,都是通过茶和水的直接接触和通过高温来析出茶叶内含物。所以煮茶时内含物的析出速度比较快。
以煮老白茶做例子。虽然老白茶内含物丰富,但是也经不住煮茶这么激烈,所以每次出汤时,推荐大家要留下一部分以便续水继续煮(1/4左右就可以了)。否则茶汤的浓度下降得特别快,第一壶的时候还特别浓郁,结果第二壶就比较清淡了。
「坐杯」
概念:
其实「坐杯」的字面意思就是“让茶叶坐在杯子里”。本质上是为了让茶叶舒展开来,让滋味物质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。
平时我们喝茶,茶汤的味道变淡了,但是看茶叶还没有完全舒展开。这时就会“坐杯”一会儿,让滋味析出,具体“坐杯”时间,则根据茶的不同而定了。
比如说冲泡岩茶,到第四道,我们推荐比前几道延缓10s出汤,多“坐杯”10秒。让茶汤滋味更加稳定。到第八道,“坐杯”时间就要到60s左右。
「闷泡」
概念:
「坐杯」和「闷泡」性质是不一样的。“闷”是指密封的环境,“泡”是指浸泡在水中。而且一般来说,「闷泡」的时间至少是2-3分钟以上。
「闷泡」是一种极端的做法,会让一款的茶叶的优点和缺点被放大。一般使用在茶叶的审评当中,审评时,都会闷泡2-5分钟不等再品饮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