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东一带流传着一道菜叫“龙虎斗”,食材就是猫肉和蛇肉。当然这道菜只在广东小范围流传,而相对于中国这么多人来说,基本上很少吃猫肉的。历史中的国人也没有吃猫肉的习俗。而即使广东人吃猫肉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。

也就是说,他们之前也是不吃猫肉的,那么对于历史中以食为天的国人,天上飞的,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,基本上都吃过,为何唯独不吃猫呢?今天就为大家揭秘这背后的真实原因。

其实猫在我国古代有特殊的意义,被称为农田的保护神,庄稼丰收的保障,其实早在《礼记》中就有记载,“古之君子,使之必报之。迎猫,为其食田鼠也;迎虎,为其食田豕也,迎而祭之也。”

意思就是古代的君子对于利于农作物丰收的神灵都要报答,请猫来祭祀,是因为它把破坏庄稼的田鼠吃掉,请虎来祭祀,是因为它把危害庄稼的野猪吃掉。而“猫”字从“犭”和“苗”就可以看出,对于庄稼的重要性。还有一点是,古代信奉封建迷信,古人认为猫通阴阳,甚至相传猫有九条命。它们白天休息,晚上活动,白属阳,夜属阴,猫也被看做是可以来往阴阳的生物,所以人们才会忌讳它们。

其次,在古代,由于烹饪的限制,不好处理猫肉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就记载,猫肉无毒,但食之味酸,酸涩难以下咽。所以古人才会不吃猫肉的,而现在也只在广州那一带流传着“龙虎斗”,事实上,现在广东人也很少吃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